垃圾焚烧机组运行的一些经验
一、燃烧调整:调整目标是烧旺垃圾
垃圾焚烧的核心是“稳定、充分、均匀”。
1、动态配风:
垃圾热值是动态变化的(比如夏季厨余多热值低,冬季衣物多热值高),抛弃配风“固定模式”。
正确做法是:
前拱配风:针对新入炉的新鲜垃圾(热值低、水分高),前拱二次风需“低角度、大流量”,像“扇子”一样把低温垃圾往上翻,延长停留时间;
后拱配风:当垃圾进入燃尽区(热值升高、已部分燃烧),后拱二次风改用“高角度、小流量”,从上方“精准打击”未燃尽颗粒,避免高温烟气短路;
2、炉排速度:薄料快烧更高效
垃圾在炉排上的停留时间直接影响燃尽率,但“越慢越好”是误区——厚料层会导致底层垃圾厌氧发酵,产生大量可燃沼气却无法燃烧,反而降低效率。
高热值垃圾(≥5000kJ/kg):炉排速度15-20mm/min,料层厚度300-400mm(薄料快烧,减少蓄热损失);
低热值垃圾(≤4000kJ/kg):炉排速度10-15mm/min,料层厚度400-500mm(适当厚料,延长干燥段);
过渡期(热值波动±500kJ/kg):每30分钟手动调整一次炉排速度,避免温度大幅波动。
3、炉温控制:“宁高勿低”但需防结焦
锅炉效率与炉膛温度正相关(理论上850℃是燃烧完全温度,950℃以上热损失增加)。但很多厂怕结焦不敢提温,其实可以通过:
投用炉墙观火孔红外测温,重点监控燃烧区(炉排上方1-2米)温度,确保主燃烧区温度≥880℃;
定期清理炉排两侧“积渣墙”(积渣会阻挡气流,导致局部温度过低),保持炉排通风均匀;
二、受热面清洁
垃圾焚烧烟气含硫、氯、钾等成分,易在受热面(水冷壁、过热器、省煤器)形成黏性积灰,导热系数仅为钢管的1/50-1/100,是锅炉效率的“头号杀手”。但清灰不是“越勤越好”,关键是“精准+高效”。
1、吹灰周期:“看灰”比“看时间”更准
很多厂按“每班1次”固定吹灰,但实际积灰速度受垃圾成分影响极大(比如燃煤混烧比例高时,飞灰颗粒大、积灰快;纯厨余垃圾则积灰慢)。
每日早班用红外测温仪扫描受热面(水冷壁、过热器),记录各点温度偏差(正常温差≤30℃,超过50℃说明该区域积灰严重);
对温度异常区域,优先用激波吹灰器(适合大面积积灰)或声波吹灰器(适合狭窄区域)局部强化;
2、清灰顺序:“先上后下”避免二次污染
吹灰时如果先吹下面的受热面(如省煤器),灰会掉落到上方的水冷壁或过热器上,反而加重积灰。正确顺序是:过热器→再热器→省煤器→空预器(从高温区到低温区,利用烟气自然流动带走落灰)。
3、辅助手段:定期“蒸汽吹灰+高压水冲洗”
对于顽固性积灰(如过热器积灰厚度>5mm),单纯激波吹灰效果有限,可每月用高压水枪(压力10-20MPa)冲洗,配合蒸汽吹灰彻底清除。
三、漏风治理
锅炉漏风分为炉膛漏风(炉排间隙、观火孔)、烟道漏风(膨胀节、焊缝)、空预器漏风(最隐蔽)三大类,其中空预器漏风率每增加1%,锅炉效率下降0.5%。
1、炉膛漏风:用“负压法”快速定位
关闭所有燃烧器风门,启动引风机,用微压计测量炉膛各孔门(如给料口、出渣口)的负压——正常应≤-50Pa,若某点负压接近0,说明漏风严重。
处理技巧:
给料口漏风:加装可调节式密封帘(材质选耐高温硅橡胶,耐老化);
观火孔漏风:改用双道密封(内层玻璃+外层金属压条),仅在观察时打开;
出渣口漏风:炉排尾部加装“U型水封槽”(水深50mm即可,成本低且免维护)。
2、空预器漏风:用“烟气走廊”判断+堵漏
空预器漏风会导致送风机、引风机电流异常增大(漏风时需多抽空气填补)。可用“烟雾法”检测:在送风机出口喷少量烟雾,观察空预器出口是否有烟雾泄漏。
堵漏神器:
▪️对径向间隙<5mm的漏点,用陶瓷纤维毡+高温胶粘贴;
▪️对轴向间隙大的漏点(如扇形板变形),联系厂家调整扇形板角度(一般调整量为设计间隙的1.2倍);
四、蒸汽参数优化
很多厂盲目追求主汽压、主汽温“越高越好”,但超设计参数会导致:
- 锅炉受热面应力增加,爆管风险上升;
- 汽轮机效率下降(超出设计工况后,节流损失增大);
- 排烟温度升高(过热器吸热量增加,烟气在炉膛停留时间缩短)。
正确策略应该是:
▪️主汽压:控制在设计值的±0.2MPa(如设计4.0MPa,稳定在3.8-4.2MPa);
▪️主汽温:控制在设计值的±10℃(如设计400℃,稳定在390-410℃);
当垃圾热值波动时,优先通过调整燃烧(如增减燃料量)稳定参数,而非频繁调整减温水(减温水用量每增加1%,效率下降0.1%)。
五、灰渣处理
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温度仍有300-500℃,直接水冷会导致大量余热损失(约占锅炉输入热量的2-3%)。
提效方法:
改用“风冷+水冷”联合冷却:炉渣从炉排落入渣斗前,先通过风冷装置(鼓入常温空气)降温至200℃以下,再用少量水急冷(减少热辐射损失);
回收余热:将风冷后的热风引入锅炉尾部烟道(如省煤器前),替代部分预热空气;
控制渣量:通过调整燃烧(如提高炉温)减少未燃尽碳含量(炉渣含碳量每降低1%,效率提升0.5%)。
锅炉效率提升是系统工程,从燃烧调整到受热面清洁,从漏风治理到智能运维,每个环节都需“精耕细作”。
记住这3个原则:
1、动态调整:根据垃圾热值、成分变化,灵活调整燃烧参数;
2、预防为主:定期检查受热面、空预器,避免积灰、漏风积累;
3、数据驱动:用在线监测替代经验判断,用智能系统替代人工操作。
巡检时,不妨先看看炉膛火焰颜色(金黄透亮为佳)、摸摸受热面温度(均匀不烫手)、查查漏风点(听声音辨位置),这些小细节能帮你快速找到提效突破口。